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热点资讯

欣赏与犹疑:海外各国看“一带一路”

日期:2015-05-21       来源:

    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近几个月以来,“一带一路”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去年年底,丝路基金完成注册,中国出资400亿美元;今年3月亚洲博鳌论坛开幕之际,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截至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吸引了57个创始成员国。“一带一路”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期,来自西方政界和学界的评论者纷纷在媒体发文,分析“一带一路”的影响和实施前景。

  德国:新丝路计划促进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不仅在于恢复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更在于打造新的联盟,强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在中亚各国及里海地区加强政经合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GDP完全可能在今后的十年内实现翻倍。到2045年,中国将在效率和质量方面赶超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工业领军国家。
  “一带一路”计划是历史上最大的发展项目之一。它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饱受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与邻国共同和平崛起的方式与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形成了鲜明对比。
  习近平主席在国内进行的反腐倡廉行动确保了“一带一路”的成功。反腐行动取得的胜利让我们对中国应对挑战的能力更加乐观。习主席在两条战线上开展的行动对于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倘若没有中国的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也将放缓。德国的经历就是证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德国内需疲软,而中国继续进口德国商品。德国经济在危机中甚至更为强劲,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
  今天的西方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的了解比以前更深入,但西方观念仍然受制于成见和偏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已经建立了与中国合作的经济基础。我们现在必须超越经济联系,发展更为紧密的文化交流。正如中国的新战略重新追溯连接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我们在西方也要扩展对现代中国的理解。

  美国:北京的欧亚整合面向西方
  到2020年,弥补亚洲基础设计建设的缺口约为8万亿美元,中国对此的投资广受欢迎,但宽松的借贷标准将会破坏“一带一路”的进展。如果各国利用资金进行不合理或不可行的发展项目,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将会遭殃。
  尽管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申明“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但是中国很可能将经济合作转变为政治影响力。对此,中国需要攻克一系列难题,主要是在中亚、南亚和中东地区处理与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强国的竞争关系。
  “一带一路”的成功要依靠与当地领导的合作。很多中亚和中东的领导有着数百年与国外势力周旋以获取个人政治和财政利益的经验。譬如在分裂斗争严重的中东地区,中国领导人会发现难以协调与伊朗和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逊尼派国家的关系。中国也并不熟悉处理非国家行为体造成的政治风险。阿富汗的塔利班、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以及也门的胡塞武装都威胁到中国的投资和“一带一路”沿线上重要的中转点。
  “一带一路”将会挑战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能力。中国的“双赢”、“共识决定”和“不干涉”言论将会在保护国民和投资的残酷现实中碰壁。譬如,当苏丹开始分裂并威胁到中国的石油投资时,中国的不干涉愿望搁浅。北京被迫以外交仲裁者的身份介入并部署维和部队。如果中国的行动超出了保护投资的范畴,成为地缘政治行动,那么国际社会将会更加坚信中国具有帝国野心。中国协调阿富汗当局与塔利班的对话,提出解决巴以冲突的五点倡议等努力彰显了其成为国际问题解决者的目标。在外交政策的所有手段中,中国将会面临悖论:在寻求西方战略深度的同时,中国如果发力过早且目标过泛,将会陷入无法承担的冲突和责任中。

  英国:中国的亚洲愿景成形
  习近平主席希望重塑亚洲的经济和政治秩序,“一带一路”是其亚洲愿景的概括。“一带一路”战略经常被比作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但是中国不喜欢这个类比。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遏制苏联的手段之一,而中国坚称“一带一路”计划有利于全人类,是“双赢”。但中国也确实希望借助金钱和投资赢得朋友,中国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称中国需要“购买”与邻邦的友好关系。
  中亚地区饱受低油价之灾,再加上俄罗斯的中亚移民汇回的钱财减少,因此中国在该地区受到欢迎。虽然俄罗斯意识到中国正在逐步瓦解其在前苏联国家的影响力,但中俄友好关系对俄罗斯过于重要,因此除了欢呼俄罗斯别无他选。但在海上路线,东南亚各国普遍对中国意图抱有戒备。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Hishamuddin Hussein)称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了一个问题”,海上丝绸之路必须是一个联合(地区性的)计划,而不是中国单方面计划。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希望他的国家成为“全球海上轴心”。虽然佐科也曾疑虑重重,但是现在更倾向于合作,因为他希望中国能够对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出贡献。中印尼两国在今年3月佐科总统访华期间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进行海上合作并宣称两国的愿景“互为补充”。然而出访之前,佐科总统澄清说印尼不会接受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印度新总理莫迪在3月访问了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三个印度洋国家,并许诺与它们加强合作。虽然这一举动并非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但莫迪总理和奥巴马总统于今年1月签署了联合“战略愿景”。和佐科总统一样,莫迪总理将会欢迎中国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虽然两人对于中国的亚洲愿景仍然心存疑虑。 

  俄罗斯:俄中整合的两种路径
  “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是俄罗斯和中国的两大外交项目。从表面上看,两大项目都以经济为重点,但它们将会带来多方面的重要政治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产生交集,因此一些评论指出俄中两国的交锋将难以避免。其实不然。因为俄中两国对于他国的影响方式不同,它们能够避免竞争并协调各自的战略。
  首先,两大战略的发起方式彰显二者的不同。俄罗斯从一开始就显得野心勃勃,宣称欧亚经济联盟将堪比欧盟。俄罗斯希望在四年实现欧盟经历四十年建成的统一市场,其终极目标是建设一个成熟的一体化组织。而中国集中在明确具体的经济项目上,譬如油管、铁路和公路。“一带一路”计划并没有具体的终点。中国的新丝路战略可以推行几十年,也可以在几年后就宣告成功。
  俄罗斯和中国在追求各自的宏伟目标中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莫斯科的外交项目由排他性的势力范围思维塑造,“欧亚经济联盟”将会确认俄罗斯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兴趣不在于经济整合,而是希望西方和中国能够承认其在原苏联地盘上的特权地位。莫斯科在意的是赢得声望并保持强国姿态,实施过程的细节并不重要。而中国的新丝路战略却有完全不同的逻辑。北京首要关注的是海外经济扩张,包容性的理念塑造了新丝绸的建设。“一带一路”欢迎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所有可能的参与者。中国的官员反复提醒本国学者不要将新丝路比作“马歇尔计划”,因为后者彰显“霸权特征”。俄罗斯的整合重点在于影响力的“形”,中国更关心经济发展的“质”。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俄中两国可以在中亚协调各自利益。

来源:社会科学报